929日,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运河社区共建基地揭牌仪式暨“我家住在运河边”项目推进会在苏州市金阊街道运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陈璇教授,赵国明馆长、孟琳副教授,董锻亚主任,吴新星主任等专家学者参会,与运河社区社工代表、居民代表进行分享和交流。会议由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徐维英,运河社区党委书记赵奕燕主持。

首先,徐维英与赵奕燕共同为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共建基地揭牌。随后,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专长就项目推动、深化合作进行了交流。

陈璇教授介绍了“我家住在运河边”项目的落地过程。她指出,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资源,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推广运河文化,送服务到社区,丰富居民生活。

赵国明馆长依托实际工作优势,将“健康饮食,健康中国”理念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提出了进一步丰富社区活动、推进社区工作的合作构想。

孟琳副教授从文创角度进行分享,她指出,运河文化,重在“传承”。以运河为轴线,社区就像是运河上的一粒粒珍珠,作为传承运河文化的主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创活动作为新时代的文化生产方式,可以打造影响力更加广泛的文化符号,为传承运河文化“赋能”。因此,两者结合,定能讲好“运河故事”。

董锻亚主任介绍了企业主体在古城镇保护中的实操经验,尤其是在推动枫桥景区免费开放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他指出,古城镇保护既不能一味追求商业化,也不能只保护不利用,运河社区与主打“康养”的运河小镇之间联合互动或许是值得期待的一种方式。

吴新星主任指出基层社区治理的高效能与治理的场景密切相关。运河社区以运河为名,将运河文化融入到社区治理之中,实现了社区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通过“一核两区多网格”的治理机制,作出了红色文化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合一”;将运河文化的人文精神贯穿于社区治理全过程,为社区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持续满足奠定了丰厚的价值底蕴。

在交流讨论阶段,专家学者与居民代表就江南文化如何融入社区文化艺术生活、古城镇如何进行保护性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