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成果。
本著作聚焦中国与朝鲜半岛新文学之间的关系,以梁启超、胡适和鲁迅为中心探究了朝鲜半岛新文学在萌生、演进和拓展方面所接受的中国文学影响。同时,梳理了中朝新文学“异质”与“同轨”的双重变奏关系。“异质”主要表现在中朝半殖民地与完全殖民地的不同社会性质对各自文学的影响,以及朝鲜半岛新文学因日本殖民而具有的殖民色彩和抵抗心理;“同轨”则主要表现在传统与现实的连带心理,以及由此引发的朝鲜半岛对中国新文学的关注、认同和镜鉴吸收。此种文学关系的阐明,为文学现代化在东亚板块的联动构造了重要一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国新文学域外影响研究学术生长点的突破。
作者简介
张乃禹,文学博士,教授、苏州大学人文社科领域特聘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中韩文学译介传播、中国与朝鲜半岛文学关系和文学跨学科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基金项目1项和其他市厅级项目6项,现主持海外韩国学国际合作重大项目1项。出版专著3部,在SSCI、A&HCI、CSSCI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本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朝鲜半岛新文学发生的内外动因
第二章 梁启超与朝鲜半岛新文学的萌生
第三章 胡适与朝鲜半岛文学现代化的演进
第四章 鲁迅与朝鲜半岛新文学的拓展
第五章 朝鲜半岛新文学的中日影响因素之比较
结语 重新审视中国与朝鲜半岛近现代文学关系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