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校人文社科处、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的邀请,5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史哲学部主任、十一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执行理事(代表中国)沈家煊教授联袂访问我校,并在东吴论坛作精彩的学术讲演。


江蓝生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语言学家,曾师从语言学大师吕淑湘先生,现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语言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组员、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科评审组组长、中国辞书学会会长,在汉语语法史、词汇史研究方面成就卓著。这次她在东吴论坛讲演的题目是《变形重叠与元杂剧中的四字格状态形容词》。元杂剧中与变形重叠有关的四字格状态形容词的语音结构类型十分复杂,她通过分析说明其中有的是单音节词的多次变形重叠形式;而多次变形重叠促进了重叠式的词汇化,增强了词的描状性,最能描摹状态的持续性和连贯性,从根本上说,这是语言的像似性质促动的。江蓝生教授揭示了单音词能从正反两个方向进行变形重叠的现象,并揭示了顺向变声、逆向变韵的重叠规则。讲演引起了我校语言学科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极大兴趣,长达半个小时的提问和解答,使独墅湖校区图书馆报告厅的学术气氛显得格外浓厚。


沈家煊教授是《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杂志主编,国际《话语研究》杂志(Discourse Studies)咨询编委,法国《东亚语言学报》编委。他长期致力于英汉比较语法、语法理论、认知语言学,在将西方语言学理论与我国语言学研究实践相结合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为什么研究语言中的整合现象?》的讲演中,沈家煊教授深入分析了从“分析”转向“整合”的大背景,综合数学、经济学、语音学、词汇和语法中丰富的“整合现象”,进而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整合方法,为师生们揭示出一个新的语言学研究的广阔视野。这场讲演安排在东区凌云楼九楼报告厅,预告下午三点半进行的活动,两点多钟独墅湖校区的研究生们已经赶来,期待着又一场“学术盛宴”的开场,而外国语学院的学者和研究生们则一下课即赶到会场,使可以容纳百余人的报告厅一下子座无虚席。我校学子对东吴论坛学术报告的热情,给中国社科院两位学部委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文社科处和有关院系对本次论坛讲演作了充分准备,学校领导也高度关注和支持。5月5日,党委书记王卓君教授和副校长田晓明教授亲切会见了先期来校的江蓝生教授,并介绍了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概况,预祝讲演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