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

苏州大学人文社科处

2007年,我校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获准立项14项,立项率14.9﹪,高于全国平均立项率。另外,还获得1个艺术学项目和2个后期资助项目。作为省属院校,苏州大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是比较多的。

一、   科研管理要在抓研究过程上下功夫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率,是科研发展的结果。科研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管理的主轴一定要前移,“前移”就是要注重科研工作的过程,注重“开花结果”之前的“培育”。主要包括:

1、科研方向的凝练。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文脉、学术传统、学术积累;每一个区域有自己的地方文化资源。要根据这些传统、积累和资源,凝练出优势科研方向。

2、研究队伍的建设。这几年我校通过大力引进人才,形成了一支由学科带头人、优秀博士生组成的强大的“生力军”,他们在申报立项中的支撑作用是非常突出的。

3、研究质量的重视。我校注意在科研观念上,从片面重视成果数量,向重视成果质量转变。

二、   申报宣传发动要在具体环节上下功夫

1、重视学校层面动员,更重视下到学院现场办公。

2、重视全校普抓,更重视重点突破。文史哲是我们的传统优势学科,这几年立项数占到我校全部立项数的60﹪以上。但这几个学科承担国家社科项目的能量几乎到了极限,“受限申报者”较多。针对这种状况,2008年我们主要抓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突破。

3、重视申报数量,更重视申报质量。我们要求申报者 像写权威核心期刊论文那样来完成申请书”。为此,近年来我们抓了预审制度,对每份材料都提出修改意见,完善有基础的申请书。

三、   项目申报要在完善激励措施上下功夫

1、实行立项项目资助经费11配套。鼓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出台鼓励方法,充分肯定申报者的劳动。

2、对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入围”项目,实行校内预研项目制度,给予经费支持,促进项目申报可持续发展。

 

                (转载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